二氧化碳
包头市靓云工业气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工业气体,高纯气体,标准气体,液态气体,危险品运输车辆等,服务于包头,呼和浩特,鄂尔多斯,巴彦淖尔,临河,兴安盟,锡林浩特,呼伦贝尔,通辽,赤峰等地,公司产品规格多样,欢迎来电咨询!
详情内容
工业用二氧化碳(CO₂)是一种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的气态物质,凭借其物理化学特性及低成本优势,成为化工、食品、能源、环保等多个行业的关键原料或辅助材料。
-
物理性质
-
常温常压下为无色、无味气体,密度约为空气的 1.5 倍(1.98 kg/m³),易溶于水(生成碳酸),加压降温可液化成液态二氧化碳或凝固为固态干冰(熔点 - 56.6℃,升华点 - 78.5℃)。
-
干冰直接升华时吸收大量热量,可作天然制冷剂,且无残留液体,常用于低温场景。
-
化学性质
-
不可燃、不助燃,能抑制多数物质燃烧(但镁等活泼金属可在 CO₂中燃烧)。
-
属于酸性氧化物,可与碱反应生成碳酸盐(如 CO₂ + 2NaOH → Na₂CO₃ + H₂O),也可参与光合作用(生态循环中的关键角色)。
-
在高温或催化剂作用下可参与化学反应,如与氢气合成甲醇(CO₂ + 3H₂ → CH₃OH + H₂O)。
工业二氧化碳的应用覆盖多个领域,按功能可分为以下几类:
-
生产碳酸盐:用于制造碳酸钠(纯碱)、碳酸氢钠(小苏打)、碳酸钙等,广泛应用于玻璃、造纸、纺织、洗涤剂生产。
-
合成化工原料:作为碳源参与尿素、水杨酸、甲醇等合成(如尿素生产中 CO₂与氨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,再分解为尿素)。
-
金属加工保护气:在某些金属铸造或热处理工艺中,通入 CO₂可调节炉内气氛,防止金属氧化(但不如氩气常用)。
-
碳酸饮料制备:将 CO₂加压溶于水形成碳酸,赋予饮料气泡口感(如可乐、汽水)。
-
食品保鲜与包装:
-
作为气调保鲜剂,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长(如充入 CO₂的包装用于果蔬、肉类保鲜)。
-
干冰用于食品冷冻运输(如冰淇淋、生鲜冷链),兼具制冷和隔氧效果。
-
啤酒酿造: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CO₂可回收利用,用于啤酒碳酸化。
-
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(CO₂焊):
以 CO₂作为保护气,隔绝空气防止焊接熔池氧化,适用于低碳钢、低合金钢的焊接,成本低于氩气保护焊(但高温下 CO₂会分解为 CO 和 O₂,可能导致焊缝渗碳,需配合脱氧焊丝使用)。
-
灭火系统:
利用 CO₂的窒息性和冷却作用,用于扑灭电气火灾、精密仪器火灾(如数据中心、档案馆),但不适用于活泼金属(如镁、钠)火灾。
-
油田驱油(EOR):向油藏注入 CO₂,提高原油流动性,增加采收率(同时实现 CO₂封存,减少碳排放)。
-
干冰清洗:干冰颗粒高速喷射时升华吸热,使污垢冷冻脆化并脱落,用于清洗模具、机械设备(无二次污染,替代传统化学清洗)。
-
碳捕捉与封存(CCS/CCUS):从工业废气中捕获 CO₂,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、生产建材(如碳酸化混凝土)或封存于地下,助力碳中和目标。
-
医药与农业:
-
低温冷冻(如冻存细胞、组织);
-
温室大棚中作为气肥,促进植物光合作用(提高 CO₂浓度至 800~1500 ppm 可增产)。
-
烟草加工:用液态 CO₂萃取烟草中的尼古丁,实现低焦油卷烟生产。
-
纸浆处理:在造纸工艺中用于调节 pH 值,或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(回收制浆化学品)。
工业二氧化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获取,均以低成本回收或副产为主:
-
原理:高温煅烧石灰石(CaCO₃ → CaO + CO₂↑),该反应是水泥生产的核心过程,副产的 CO₂经净化、压缩后可收集利用。
-
特点:产量大,成本低,但需配套水泥或石灰生产线。
-
来源:酿酒(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和 CO₂)、制糖、味精生产等微生物发酵工序中产生的 CO₂,经水洗、干燥后提纯。
-
应用:食品级 CO₂的主要来源之一(如饮料行业),需进一步去除乙醇、异味等杂质。
-
合成氨 / 甲醇工业:在煤气化或天然气重整制氢过程中,产生含 CO₂的混合气(如变换反应 CO + H₂O → CO₂ + H₂),通过变压吸附(PSA)或化学吸收(如胺法)分离 CO₂。
-
钢铁冶炼:高炉煤气中含约 15%~20% 的 CO₂,可通过除尘、脱硫后回收。
-
石化行业:炼油厂催化裂化、乙烯生产等过程中副产 CO₂。
-
通过低温精馏或吸附法从空气中分离 CO₂,但因空气中 CO₂浓度低(约 0.04%),成本较高,仅用于特殊需求(如高纯度 CO₂制备)。
-
燃烧碳氢燃料(如天然气)生成 CO₂(CH₄ + 2O₂ → CO₂ + 2H₂O),适用于需要高纯度 CO₂且无副产来源的场景(如实验室或小型装置)。
工业二氧化碳的危险性主要源于其物理特性和环境影响:
-
窒息风险
-
CO₂本身无毒,但属于惰性窒息性气体,在密闭空间中浓度过高会稀释氧气。当空气中 CO₂浓度超过 **5%时,可能引发头痛、呼吸困难;超过10%** 时,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(需配备氧气浓度监测设备,确保通风)。
-
低温与压力危害
-
液态 CO₂温度约 - 48℃,接触皮肤会导致冻伤;干冰直接接触皮肤可能造成严重冻裂,操作时需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。
-
压缩 CO₂钢瓶或低温储罐若遇高温、撞击,可能因压力骤升引发爆炸,需存放于阴凉通风处,远离火源和热源。
-
环境影响
-
高浓度 CO₂排放加剧温室效应,工业应用中需注意回收利用(如 CCUS 技术),或通过环保审批确保排放合规。
-
储存与运输
-
气态 CO₂:充装于高压钢瓶(黑色钢瓶,标识 “二氧化碳”),压力通常为 5~15 MPa。
-
液态 CO₂:储存于绝热低温储罐(温度 - 20℃以下,压力 2~3 MPa),运输时需防泄漏。
-
严禁与可燃气体(如氢气、乙炔)混装,搬运时避免滚动或撞击钢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