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-> 新闻资讯 -> 公司动态

新闻资讯

推荐产品

包头靓云:工业气体行业 2025 年发展现状

来源:www.btlyqt.cn      发布日期: 2025年05月08日
工业气体行业正经历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转型,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下,行业将在碳中和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。企业需聚焦绿色化、国际化,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技术挑战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    一、市场规模与政策驱动

    2025年全球工业气体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.3万亿美元,中国以2842亿元的市场规模贡献全球35%的增量,年复合增长率达9.6%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家“双碳”战略推动,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》(GB/T50378-2019)将工业气体纳入绿色建材目录,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50%的政策。河北省新发布的《建设工程材料设备产品目录(2025年版)》明确推广环保型工业气体,限制传统岩棉材料使用。政策红利叠加城镇化进程,推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。
    从细分领域看,大宗气体(氧气、氮气等)仍占主导地位,但特种气体(如电子特气、医疗气体)增速显著。2022年中国特种气体市场规模达411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19.14%,预计2026年将突破800亿元。半导体、新能源等新兴行业需求占比已突破40%,成为核心增长引擎。

    二、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

    氢能技术突破
    河钢集团张家口张宣科技公司建成全球首例富氢气体(焦炉煤气)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,吨钢碳排放降至0.5吨,较传统工艺减少70%。该技术通过自重整工艺使氢碳比达8:1,预留绿氢切换功能,为未来100%绿氢炼钢奠定基础。隆基氢能与梅塞尔集团合作的1000标方/小时电解水制氢装置,结合纯氧燃烧与碳捕集技术,可降低传统制氢碳排放超30%。

    数字化与智能化生产
    柳州恒泰气体通过区块链技术构建工业气体智能管理系统,实现气瓶溯源、智能充装和大数据分析,生产效率提升40%,材料损耗率从15%降至5%。太和气体(荆州)引入DCS系统、ERP系统和安全防控OPC系统,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检测与远程监控,高纯氯销量三年增长300%。

   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
    冰轮环境建成10万吨级CO₂捕集液化装置,能耗指标优于国际标准15%,捕集后的二氧化碳可制成工业级或食品级产品,年回收二氧化碳6万吨。在化工领域,二氧化碳可合成碳酸二甲酯、聚碳酸亚丙酯等可降解塑料,实现“变废为宝”。

    三、应用场景拓展

    传统领域深化
    在钢铁行业,氧气用于富氧吹烧,氮气作为保护气,推动炼钢效率提升。烟台2025年供热管网改造项目中,聚氨酯保温管应用比例达85%,10公里温降不超过1℃。石油化工领域,某沿海石化项目使用聚氨酯保温管后,管道维护频率从每年4次降至1次。

    新兴领域突破
    半导体:电子特气国产化率提升至35%,金宏气体、华特气体实现光伏级三氟化氮、六氟化钨批量供货。南大光电突破KrF光刻胶用六氟乙烷纯化技术,纯度达99.9999%,打破外资垄断。
    氢能:电解水制氢用高纯氧需求年增65%,PEM电解槽密封气体市场规模达28亿元。中集安瑞科研发70MPa碳纤维缠绕储氢瓶,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40%。
    医疗:医用氧气需求因老龄化加速增长,便携式制氧设备和家庭医疗气体服务市场规模扩大。

    四、行业挑战与应对策略

    市场竞争无序
    中小企业占比超70%,低价竞争导致行业利润率不足10%。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整合提升市场份额,如杭氧股份承接澳门威尼斯人酒店项目,产品出口至20多个国家。
    防火性能瓶颈
    普通聚氨酯保温管耐火极限仅1小时,部分项目需额外增加防火层。万华化学研发的聚氨酯新结构体系,通过内置防火层将耐火极限提升至2小时,成本降低25%。
    原材料波动
    MDI价格2024年波动幅度达30%,企业通过长期协议锁定价格。青岛华仕达与沙特吉达公司签订800万元订单,采用美元结算规避汇率风险。

    五、未来趋势展望

    绿色化
    废弃聚氨酯保温管回收率达90%,再生骨料可用于路基材料或新构件生产。双碳目标推动CCUS技术(碳捕集、利用与封存)大规模应用,预计2030年中国绿氢需求将达2300万吨。
    智能化
    3D打印技术与BIM系统结合,实现从设计到安装的全流程数字化,误差控制在±2毫米以内。AI驱动的预测性维护系统可提前预警设备故障,减少停机时间。
    国际化
    中国企业加速出海,青岛华仕达向沙特出口智能保温管生产线,实现技术输出。外资企业如林德集团加大在华投资,推动绿色技术本土化。

    工业气体行业正经历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转型,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双轮驱动下,行业将在碳中和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。企业需聚焦绿色化、国际化,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技术挑战,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。未来,工业气体将成为连接传统工业与新兴产业的桥梁,为全球经济低碳转型提供关键支撑。
+ 微信号:lyqt6464